Thursday, 8 September 2011
大海救人
很久以前,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去海中采宝。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,与狂风恶浪搏斗了好几个月,辛苦地克服种种困难,终于得到很多世上罕见的珍宝。
就在他们满载着财宝,准备返航时,狂风骤起、乌云翻滚,四周一篇漆黑。
在雷鸣电闪中,清晰可见立于滔天恶浪里、面目狰狞的海神包围了船队,他们血红的眼睛,在黑暗中闪闪发光,凶狠地盯着这些商人。
商人们一阵恐慌,绝望地喊着:“完了!这下我们都跑不掉,只有死路一条了。”
船上有位年轻人,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,他的心里也和大家一样,感到焦急、绝望、恐怖,但他冷静一想:“在这关键时刻,最主要的是想一个办法,不惜一切代 价,救大家的命。过去曾经听说海神有洁癖,他们最厌恶的就是死尸。我若把自己的鲜血倾注于海中,让海神感到厌恶,也许他们就会放了船上的人。在这危急关 头,能以自己的生命救大家一命,才是最高尚的!”想到这里,他果断地对众人说:“请诸位用手托着我的身体。”
众商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,但还是照办了。
他立刻抽出一把短刀,迅速向自己的喉管刺去。他死了,殷红的鲜血洒到船上、海中,飘在波浪上。
海神见到这种情景,慌忙躲开,海上顿时风平浪静。
大家都得救了,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所感动,大家抱着他的尸体,呼天抢地、悲痛欲绝地叫道:“天呀!这必定是菩萨下凡呀!宁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死去,也不能让这个有德的人死掉呀!上天啊!救救他吧!”
他们诚心诚意的祈求,与他们悲痛的泪水,深深地感动了天神。
天帝释派天神下凡,用一种天上的仙药灌入他的口中,又涂遍了他全身。真是灵验,年轻人马上苏醒过来了。
他环顾周围,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,其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他,个个都焦急不安,继而又化悲为喜。当他知道是他们祈求天神救了他后,也深深地被他们的深情给感动了。
天帝释又变出各种奇珍异宝,比他们原有的还要多一千倍,装满了几艘大船。他们就这样顺利地返航。
亲友们见到他们,个个兴高采烈。
这些财宝都用来救济穷人。
录自:佛教经典故事选编(据《六度集经》卷六《杀身济贾人经》改编。参见《正藏》第三卷第 36 页。)
Monday, 5 September 2011
小石子的启示
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,经历许多的修练,因而获得极大的智慧。
有一次,他有事必须赶往一个遥远的地方,在当时的印度,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,就是自己的一双脚。释迦牟尼心中挂念着目的地,无视路程的遥远与艰幸总算能 够及时赶到,就在他心情放轻松的同时,再次又感到鞋子里那颗小石子的存在。
这颗小石头真的是非常小,小到会让人痛苦,努力地赶路。
走着走着,眼看再翻越一座山岭,就可以看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了。释迦牟尼舒了一口气,暗自庆本根本看不见它的存在。但在佛陀刚开始赶路不久,他就已经清楚地 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,不断地刺痛释迦牟尼的脚底,让他觉得十分地不舒服。
释迦牟尼一心忙着赶路,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,索性便把那颗小石子当作是一种修行,不去理会它。直到此时,目的地已将抵达,而时间还有馀裕,他才停下着急的脚步,在山路上取下鞋子,欲将小石子从鞋中倒出来。
就在释迦牟尼俯身脱鞋之际,他的目光看见周遭的山光水色,境是如此的美丽。当下,佛陀领悟了一项重要的哲理,他寻思自己一味地忙着赶路,心思意念只专注在目的地上,一路走来,居然完全没有注意到四周景色的优美。
佛陀脱下鞋子,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,赞叹道:「小石头啊,真想不到,这一路来,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,原来是要提醒我,注意生命中一切可能的美好,你真是我的良师啊──」
有时挫折的产生,正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伟大哲理一般,逆境是要我们暂时停下匆忙的步,好好地来品味人生当中存在的无限祝福与美妙,用这样的心境来看待挫折与障碍,或许我们可以得到另一种感恩它们的崭新感受.
Sunday, 4 September 2011
五百白雁听法
佛陀时代,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对于三宝相当恭敬,他不但护持道场,也经常向佛陀请法。有一天,邻近的般遮罗国送了五百只白雁到舍卫国,波斯匿王为了给白雁找个合适生活的环境,于是将它们安置在只桓精舍附近。
当天中午,精舍所有的僧众托钵回来,正趺坐聆听佛陀开示。忽然间,五百只白雁出现在僧众面前,并且井然有序地环绕在佛陀身旁。佛陀具足殊妙音声,虽然说 的是一种语言,但不同的众生皆能随类得解。这群白雁似乎听得懂佛法,和悦的鸣叫声此起彼落,它们听完开示后,纷纷拍动著翅膀,兴高采烈地返回栖所。
数月之后,白雁的羽毛愈长愈密,它们离开了原本所栖息的水池,准备展翅高飞,寻觅另一处居所。飞行途中,经过了一个茂密森林,正当穿越树林之时,狡诈的 猎人竟趁机布下罗网。初次外出的白雁,根本不晓得美丽森林里藏伏著险恶危机,它们就这样全数落入了猎人所设的大网。奇怪的是,身陷网中的雁群并未显得惊慌 恐惧,也没有凄厉的哀鸣,反而发出了和听法时一样和谐的叫声。遇害的五百只白雁,由于曾经听闻佛法而种下善根,所以往生至忉利天成为天人。
投生成为天人的五百白雁,仍惦记著佛陀过去所开示的道理,更深深感念当时听闻善法的因缘。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感恩,也为了再度听闻殊胜妙法,他们一同约定 到精舍向佛陀请法。这一天,波斯匿王也来到精舍,他心想:最近为什么都没看见五百只白雁呢?佛陀知道国王内心的疑惑,特别在开示中为其释疑:“现前这五百 位衣冠庄严的天人,就是那五百只白雁,他们因为深信佛法且心存恭敬,今天听了开示后,都证得须陀洹果。”
国王露出讶异的表情,请问佛陀:“这究竟是怎样的因缘啊?”佛陀说:“久远以前,在迦叶佛住世时,有五百位女子原本想求法受戒,但由于意志不够坚定,最 后仍随顺自己的习气而屡屡犯过,致使多生以来流转于畜生道中。因为她们过去生曾亲近三宝,今生逢如来住世时,便能再与正法结缘。这就是白雁听法生天的因 缘。”
Saturday, 3 September 2011
蛛兒與芝草
從前,有一座圓音寺,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,香火很旺。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,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祭拜的熏托,蛛蛛便有了佛性。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,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。
忽然有一天,佛祖光臨了圓音寺,看見這裡香火甚旺,十分高興。離開寺廟的時候,不經意間地抬頭,看見了橫樑上的蜘蛛。佛祖停下來,問這只蜘蛛:「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,我來問你個問題,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,有什麼真知灼見,怎麼樣?」
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,連忙答應了。佛祖問到: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?」蜘蛛想了想,回答到:「世間最珍貴的是『得不到』和『已失去』。」 佛祖點了點頭,離開了。
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,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,它的佛性大增。一日,佛祖又來到寺前,對蜘蛛說道:「你可還好,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,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?」蜘蛛說:「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『得不到』和『已失去』。」 佛祖說:「你再好好想想,我會再來找你的。」
又過了一千年,有一天,刮起了大風,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。蜘蛛望著甘露,見它晶瑩透亮,很漂亮,頓生喜愛之意。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,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。突然,有刮起了一陣大風,將甘露吹走了。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,感到很寂寞和難過。這時佛祖又來了,問蜘蛛:「蜘蛛,這一千年,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: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?」蜘蛛想到了甘露,對佛主說:「世間最珍貴的是『得不到』和『已失去』。」佛主說:「好,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,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。」
就這樣,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,成了一個富家小姐,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。一晃,蛛兒到了十六歲了,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,長的十分漂亮,楚楚動人。
這一日,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,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。來了許多妙齡少女,包括蛛兒,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。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,大獻才藝,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傾倒。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,因為她知道,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。
過了些日子,說來很巧,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,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。上完香拜過佛,二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。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,蛛兒很開心,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,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。
蛛兒對甘鹿說:「你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,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?」甘鹿很詫異,說:「蛛兒姑娘,你漂亮,也很討人喜歡,但你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。」說罷,和母親離開了。
蛛兒回到家,心想,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,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,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的感覺?幾天後,皇帝下召,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;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。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空霹靂,她怎麼也想不同,佛祖竟然這樣對她。
幾日來,她不吃不喝,窮究急思,靈魂即將出竅,生命危在旦夕。太子芝草知道了,急忙趕來,撲倒在床邊,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:「那日,在後花園眾姑娘中,我對你一見鍾情,我苦求父皇,他才答應。如果你死了,那麼我也就不活了。」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。
就在這時,佛祖來了,他對蛛兒的靈魂說:「蜘蛛,你可曾想過,甘露(甘鹿)是由誰帶到你這裡來的呢?是風(長風公主)帶來的,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。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,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。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,他看了你三千年,愛慕了你三千年,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。蜘蛛,我再來問你,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?」
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,好像一下子大徹大悟了,她對佛祖說:「世間最珍貴的不是『得不到』和『已失去』,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!」
剛說完,佛祖就離開了,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,睜開眼睛,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,她馬上打落寶劍,和太子深情地擁抱在了一起……
月亮在看你
從前,某村莊中,有戶貧窮人家,生活很苦,家長為了省錢,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裡,偷竊蔬菜。有一天夜裡,這父親帶著他七歲的小孩,走進別人家的菜圃,想拔些蘿蔔帶回去。當他剛拔了幾條蘿蔔,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後輕聲呼喊:「唉呦!爸爸,有人在看你!」他爸爸大驚,賊眼四顧,慌張問道:「孩子!人在那裡?」小男孩一邊指著上方,一邊回答:「爸爸!你瞧,月亮正在看著你哩!不是嗎?」
小男孩的這句話,說的他爸爸愣住了。他徐徐放下了手裡的蘿蔔,後悔的心情,使他難過,也使他歡喜。他默默牽著孩子的手回家去了。一路上,他在想:「偷盜是很大的罪業,大概是佛菩薩或神明的慈悲,假借孩子的嘴,使我悔悟,使我改過向善的吧!」
其實,正道與邪途的分野,只在這一念之間而已!
小男孩的這句話,說的他爸爸愣住了。他徐徐放下了手裡的蘿蔔,後悔的心情,使他難過,也使他歡喜。他默默牽著孩子的手回家去了。一路上,他在想:「偷盜是很大的罪業,大概是佛菩薩或神明的慈悲,假借孩子的嘴,使我悔悟,使我改過向善的吧!」
其實,正道與邪途的分野,只在這一念之間而已!
四个魔术师
从前,在印度的王舍城有四个很要好的魔术师。当 时,印度是个文明很发达的国家,有许多著名的学者、医生,但是没有一个人的能力,能胜过这四个魔术师。他们的所以能胜人,倒不是说他们是一个强暴横行的恶 人,而是他们都各具有一种任何人所没有的不可思议的能力,譬如:能把天和地取来倒置。太阳和月亮,他们能把它捏做一团放在手掌里。不管如何峻高的大山, 「跟我来」!只要他们这么一说,它就会跟著他们走。又大又广的河流,他们都有能力使它停止流动。因此这四个魔术师是很自高自夸的。他们逢人便说:「在这广阔的世间里,没有一项事情是我们所不会的。」
有 一次,四个魔术师又聚集到他们往常集合的地方来会议。他们寻索著这次会议讨论的事情,可是许久,没有一个人找出所要讨论的话题,他们都觉得近来没有一项能 使他们生起讨论兴趣的事情,他们都觉得很无聊, 面面相觑地对坐著。忽然,一个魔术师触思到什么了:「在这世间上,我们将不晓得可以活到什么时候?我们的寿命定会是很长很长吧!」这是他们家中最年轻的一个魔术师,他这样地说。
「对了,怎么我们都忽略了这桩事?让我们用魔法的力量来推算,到底我们可以长生到什么时候?」另一个说。
「对对,这是个很好的想法,我们即刻开始吧!」其他两人很赞同地说。就在那个地方,他们坐成圆圈,每一个的口中开始念动奇怪莫名的真言咒语,他们都尽自己的所能,各为自己推算:是不是能长久的活在世间上?
不久,下垂著眼帘正在静思的四人当中,有一个铁青著脸很恐慌的跳起来:
「呀!太可怕了,我再过七日,就要失掉我的生命,我将要死去!」其他三人也接著很害怕地嚷起来!
「呀!我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!」
「我,再过七日,我就不能活下去了!」
「仅仅七天,我是不能再活著的!」
七天,这美丽的世界上,他们仅还能有这么短暂的逗留,多么可怕悲哀的事呀!
四个魔术师像失去一切的知觉,每一个人苍白的脸,呆坐在那儿,极度的恐怖和悲哀包围著他们,使他们的身体不断地颤抖。
「死,我是讨厌的。」有一个说。
「我们都是不愿意死的,死实在太可怕了。早知道这样,我们就不该推算,」其他三人齐声说。
「但是,后悔有什么用呢?既然讨厌它而又知道它将来临,应该是共同来想一个从死神里逃脱的方法才对。」
最后他们决定了这样的想法。
四个人聚头咬耳地商量种种逃避死神的方法。有一个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说:
「我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法。我要跳入海里,我要游到海的最中央,藏在海水里。海的广阔 是无边际的,任是死神怎样,他也不容易在那无边际的海洋中发现我,只要到第七天死神没有发现到我,那么我的生命是绝对有保障的了。」
第二个魔术师说:「我也想到了,我要尽我的能力,腾到天的最高层,钻进那密集的乌云里。天是庞大的,乌云的流动是疾速的,我的生命便能得到安全的保障。」
第三个魔术师说:「我要到国王所居住的城里那是比王舍城要大几倍的热闹地方。人口有无法计算的多,不分昼夜,街上的人湖如泉涌,渗杂在那里面,死神想发现我是不容易的,即使被发现了,我赶紧再往人群里一钻,死神一定会把别人以为是我而给带走。」
最后一个魔术师,他是认为山中是最安全的地方的。
像这样,四个人各想了一个逃避死神的方法。
就在第七天的前一天,第六天的清晨,他们相偕去到国王居住的城里,他们把他们的事情告诉了国王并向国王作暂时的告假。
国王听了后,非常的怜惜,办一桌丰富的酒席请他们吃,并很和蔼地说:
「好好的躲起来吧!不要让死神发现到你们。如果你们能平安的归来,我一定办一席比现在更丰富的酒席为你们庆生。」
四个魔术师很礼貌的向国王告假出来后,一个就到山中,一个前往海里,一个腾上天空,一个钻进如涌的人潮,他们急速地向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去逃避死神的发现。隔天的中午时候,管理王城的官吏来向国王报告说:「有一个年轻的魔术师,死在最热闹,人潮最拥挤的街道上。」
国王吃了一惊,他暗想:「死了,多么快呀!那四人最年轻的一个,已经死了,那么其他的三人也一定死了吧!多可怜的魔术师们。」
不偏不巧,一堆乌云正疾走在王城的天空中,忽然从那里面「扑通!」个东西恰巧掉落到宫殿前的院子,走近一看,原来是昨天向国王告假的魔术师中的一个。至此国王非常的惊讶。同一时间近海的官吏又向国王报告:「有一个魔术师死在海里,被波浪打到沙滩上来。」
「四个人,已死去三个人,那么那躲在深山里的一个,恐怕也已死在山里了。」国王这么想。
国王越想越为四个魔术师的不幸遭遇感到可怜,他吩咐手下人说:「好好的把这不幸的四个魔术师们埋葬了吧!」
然后,他带了他的侍卫到释迦佛陀所住的地方去,他告诉佛陀,四个魔术师的不幸遭遇。
许久,佛陀静听著国王的叙述,过了些时,佛陀慢慢的说道:「那的确很可怜,可是,要知道,在世间上就是一个最伟大的人,也是无法从死里逃脱的,四个魔术师 任他们有藏到海里和深山,腾上高空云层中,钻入如泉涌的人潮里的躲藏本能,但没有一条是真能从死里把他们解救出来的路,为什么?因为只要是在这世间上有生 命的,无不有死!死,面对它不惧怕的人,唯有知道修行,知道安排死后去处的人,和知道行善、利人的心地是清白无罣碍的,随时随地他都可以很自由无碍地死 去。畏惧死的人,便是平时对死后去处没有安排的人。有生就有死,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死的,不过是迟早的差异……。」
国王听了佛陀的开示后,细细地回味著语中的意旨,于是他的心中,渐渐的明白了;四个魔术师那样畏惧死的原因。
有 一次,四个魔术师又聚集到他们往常集合的地方来会议。他们寻索著这次会议讨论的事情,可是许久,没有一个人找出所要讨论的话题,他们都觉得近来没有一项能 使他们生起讨论兴趣的事情,他们都觉得很无聊, 面面相觑地对坐著。忽然,一个魔术师触思到什么了:「在这世间上,我们将不晓得可以活到什么时候?我们的寿命定会是很长很长吧!」这是他们家中最年轻的一个魔术师,他这样地说。
「对了,怎么我们都忽略了这桩事?让我们用魔法的力量来推算,到底我们可以长生到什么时候?」另一个说。
「对对,这是个很好的想法,我们即刻开始吧!」其他两人很赞同地说。就在那个地方,他们坐成圆圈,每一个的口中开始念动奇怪莫名的真言咒语,他们都尽自己的所能,各为自己推算:是不是能长久的活在世间上?
不久,下垂著眼帘正在静思的四人当中,有一个铁青著脸很恐慌的跳起来:
「呀!太可怕了,我再过七日,就要失掉我的生命,我将要死去!」其他三人也接著很害怕地嚷起来!
「呀!我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!」
「我,再过七日,我就不能活下去了!」
「仅仅七天,我是不能再活著的!」
七天,这美丽的世界上,他们仅还能有这么短暂的逗留,多么可怕悲哀的事呀!
四个魔术师像失去一切的知觉,每一个人苍白的脸,呆坐在那儿,极度的恐怖和悲哀包围著他们,使他们的身体不断地颤抖。
「死,我是讨厌的。」有一个说。
「我们都是不愿意死的,死实在太可怕了。早知道这样,我们就不该推算,」其他三人齐声说。
「但是,后悔有什么用呢?既然讨厌它而又知道它将来临,应该是共同来想一个从死神里逃脱的方法才对。」
最后他们决定了这样的想法。
四个人聚头咬耳地商量种种逃避死神的方法。有一个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说:
「我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法。我要跳入海里,我要游到海的最中央,藏在海水里。海的广阔 是无边际的,任是死神怎样,他也不容易在那无边际的海洋中发现我,只要到第七天死神没有发现到我,那么我的生命是绝对有保障的了。」
第二个魔术师说:「我也想到了,我要尽我的能力,腾到天的最高层,钻进那密集的乌云里。天是庞大的,乌云的流动是疾速的,我的生命便能得到安全的保障。」
第三个魔术师说:「我要到国王所居住的城里那是比王舍城要大几倍的热闹地方。人口有无法计算的多,不分昼夜,街上的人湖如泉涌,渗杂在那里面,死神想发现我是不容易的,即使被发现了,我赶紧再往人群里一钻,死神一定会把别人以为是我而给带走。」
最后一个魔术师,他是认为山中是最安全的地方的。
像这样,四个人各想了一个逃避死神的方法。
就在第七天的前一天,第六天的清晨,他们相偕去到国王居住的城里,他们把他们的事情告诉了国王并向国王作暂时的告假。
国王听了后,非常的怜惜,办一桌丰富的酒席请他们吃,并很和蔼地说:
「好好的躲起来吧!不要让死神发现到你们。如果你们能平安的归来,我一定办一席比现在更丰富的酒席为你们庆生。」
四个魔术师很礼貌的向国王告假出来后,一个就到山中,一个前往海里,一个腾上天空,一个钻进如涌的人潮,他们急速地向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去逃避死神的发现。隔天的中午时候,管理王城的官吏来向国王报告说:「有一个年轻的魔术师,死在最热闹,人潮最拥挤的街道上。」
国王吃了一惊,他暗想:「死了,多么快呀!那四人最年轻的一个,已经死了,那么其他的三人也一定死了吧!多可怜的魔术师们。」
不偏不巧,一堆乌云正疾走在王城的天空中,忽然从那里面「扑通!」个东西恰巧掉落到宫殿前的院子,走近一看,原来是昨天向国王告假的魔术师中的一个。至此国王非常的惊讶。同一时间近海的官吏又向国王报告:「有一个魔术师死在海里,被波浪打到沙滩上来。」
「四个人,已死去三个人,那么那躲在深山里的一个,恐怕也已死在山里了。」国王这么想。
国王越想越为四个魔术师的不幸遭遇感到可怜,他吩咐手下人说:「好好的把这不幸的四个魔术师们埋葬了吧!」
然后,他带了他的侍卫到释迦佛陀所住的地方去,他告诉佛陀,四个魔术师的不幸遭遇。
许久,佛陀静听著国王的叙述,过了些时,佛陀慢慢的说道:「那的确很可怜,可是,要知道,在世间上就是一个最伟大的人,也是无法从死里逃脱的,四个魔术师 任他们有藏到海里和深山,腾上高空云层中,钻入如泉涌的人潮里的躲藏本能,但没有一条是真能从死里把他们解救出来的路,为什么?因为只要是在这世间上有生 命的,无不有死!死,面对它不惧怕的人,唯有知道修行,知道安排死后去处的人,和知道行善、利人的心地是清白无罣碍的,随时随地他都可以很自由无碍地死 去。畏惧死的人,便是平时对死后去处没有安排的人。有生就有死,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死的,不过是迟早的差异……。」
国王听了佛陀的开示后,细细地回味著语中的意旨,于是他的心中,渐渐的明白了;四个魔术师那样畏惧死的原因。
Thursday, 1 September 2011
自称佛菩萨-真与妄? 杨子佑
在世间里,不难看见某人或扶占自称玉皇大帝,孙悟空或观世音等等,这是真的吗?在佛教里,是断然否认,但也有例外的。禅宗的黄檗大师曾经说过:"一切借窍,降灵,其本质都是狐灵精魅所幻化,佛弟子应远离。"
在中国佛教史里,从来没有佛菩萨化现人间而暴露身份,除非要离开了,或已经离开。如布袋和尚(弥勒菩萨化身),在要离开人间时,留下一首诗在石头上来表明身份,诗云:"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世人皆不识。"
印光大师也是一个例子。有一位在家女居士在梦中的到观世音菩萨的告知,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,赶快去亲近,否者他就快圆寂了。那位居士到了上海才知道是印光大师开示,然后见了印光大师后,把梦中的感应告诉大师,那知当场被大师呵责一番,并且要居士不要到处宣传。印光大师圆寂后,那位居士忽然想起,才把这件事公开。很多人都怪她为什么不早说明,让他们失去好好亲近和供养善知识的机会。这也难怪,如果大家一知道,那还得了。
在这里我们知道佛菩萨是不会表露身份的,如果有人自称是某某佛或菩萨的化身(大妄语,将来必堕无间地狱,求出无期),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冒牌的,那个人只是想借用佛菩萨的名字,来搞自己的名闻利养而已。连净空法师也有这么说。
在佛陀时代,佛菩萨等也不随便表露身份,但有时候,佛陀会把他们的身份和因缘说出,让大家学习和尊敬。如维摩诘居士是金栗如来的化身。这样的情况只有佛陀在世时才会有,因为佛陀有神通可以知道,并且告诉我们。
其实佛菩萨不时都在人间,以千百亿化身乃至化现乞丐、老人、鬼王、畜生等身份,来度化有缘众生,所以劝请大家不要错过任何修福的机会。在〖五台山灵异录〗里,文殊菩萨时常显现不同的身份如老人,小孩,乞丐等来度化上五台山朝山的有缘人,让他们先种福报和消除业障,然后得智慧。
其他的还有很多如丰干禅师和永明延寿禅师都是阿弥陀佛化身、傅大士(弥勒菩萨化身)、宝志公禅师(观世音菩萨化身)、杜顺和尚(文殊菩萨化身)、金地藏比丘(地藏菩萨化身)、寒山大士(文殊菩萨化身)、舍得(普贤菩萨化身)等,在各菩萨和祖师大德传里,都会讲解他们的身份来历。
在中国佛教史里,从来没有佛菩萨化现人间而暴露身份,除非要离开了,或已经离开。如布袋和尚(弥勒菩萨化身),在要离开人间时,留下一首诗在石头上来表明身份,诗云:"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世人皆不识。"
印光大师也是一个例子。有一位在家女居士在梦中的到观世音菩萨的告知,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,赶快去亲近,否者他就快圆寂了。那位居士到了上海才知道是印光大师开示,然后见了印光大师后,把梦中的感应告诉大师,那知当场被大师呵责一番,并且要居士不要到处宣传。印光大师圆寂后,那位居士忽然想起,才把这件事公开。很多人都怪她为什么不早说明,让他们失去好好亲近和供养善知识的机会。这也难怪,如果大家一知道,那还得了。
在这里我们知道佛菩萨是不会表露身份的,如果有人自称是某某佛或菩萨的化身(大妄语,将来必堕无间地狱,求出无期),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冒牌的,那个人只是想借用佛菩萨的名字,来搞自己的名闻利养而已。连净空法师也有这么说。
在佛陀时代,佛菩萨等也不随便表露身份,但有时候,佛陀会把他们的身份和因缘说出,让大家学习和尊敬。如维摩诘居士是金栗如来的化身。这样的情况只有佛陀在世时才会有,因为佛陀有神通可以知道,并且告诉我们。
其实佛菩萨不时都在人间,以千百亿化身乃至化现乞丐、老人、鬼王、畜生等身份,来度化有缘众生,所以劝请大家不要错过任何修福的机会。在〖五台山灵异录〗里,文殊菩萨时常显现不同的身份如老人,小孩,乞丐等来度化上五台山朝山的有缘人,让他们先种福报和消除业障,然后得智慧。
其他的还有很多如丰干禅师和永明延寿禅师都是阿弥陀佛化身、傅大士(弥勒菩萨化身)、宝志公禅师(观世音菩萨化身)、杜顺和尚(文殊菩萨化身)、金地藏比丘(地藏菩萨化身)、寒山大士(文殊菩萨化身)、舍得(普贤菩萨化身)等,在各菩萨和祖师大德传里,都会讲解他们的身份来历。
国民营佛学分享-心得报告
第一堂的人际关系,第二堂的业力因果,一直到最后一堂的三毒三学。
每一次的佛学分享,其实都很珍惜。
由于这次是第二批的学员,进去前,其实真的有点担心控制不来,
但是去了第一堂后,发现我们真的多心了。
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!!!
从第一次与学会会员进去分享时,我们便对学员说:
今天,我们并不是来和大家说佛教到底有多好,只是来和大家说说生活上的一些心得。
由于我们这一伙,并不是什么善知识,也不是什么佛学讲师,偏偏就毅然担起了没有什么人要做的弘法事业。
这一群胆粗粗的无知青年,有的是为了挺佛学会而出席,有的是为了想了解佛法而出席,甚至还有只是想进去看看玩玩的会员。
其实,在我眼里,仿佛就是看到了菩萨青年,内心的感动,实在不能平伏。
当然,佛学分享的事前准备功夫,其实还真的充满压力。
弘法组的两位负责人,紧张得在那里不知所措,而我也顶多比他们知道多一点点。
想到不能把大众修行当成游戏随便敷衍,我们不停地阅读书籍,上网找资料,出发前的4小时,都会聚在一起彩排,讨论。
会员们建议在分享中加入佛曲环节,至少让大家不会沉闷。
就这样的一个建议,另外几位会员也忙碌准备歌词,简介片,音乐,团康等。
当然还少不了为了鼓励我们而出席的会员们,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神,陪同我们,一起到国民营交流。可能你们认为你们列席在旁边,只是看看而已,但是在我们理事心里,真的深深感受到你们的诚意,并且已经在后面深深感动,只是你们不知道。=)
每一次的分享,我们负责讲说的人,其实都把自身的故事,融入在讲题里面,再和大家分享。
或许是因为我们与学员的年龄比较靠近,又或许我们的付出感动了学员,
在最后一堂课的时候,我们便和学员说,我们不会再进来,因为课业将会很忙。
那一瞬间,突然感觉到现场学员的失望和叹气。
也就在那一刹那,我的心情其实也跌入谷底,为什么我们给了那么多人失望?
内心已经自责我们真的不够努力啊!
在刚刚最后一次的分享,因为大家都很累了,所以只有7位会员出席,
我们到达营地的时候,学员已经是感到失望了~~
佛陀在世时,从来没有让任何想听闻佛法的人感到失望,而今天,原谅我们,让学员们失望了。
也不禁深深地忏悔自己的能力这么不足啊!!!
我依稀记得,第一堂课结束后,有学员跑来和我们说:
你们不管怎样,一定要继续,因为真的很好!
还有人来和我握手,希望你们一直这样做下去~~
班长也对我们说:
很奇怪~每次佛学课都在那边睡觉讲话的人,竟然乖乖听你们讲课!
听到这些话,身为佛教徒,身为佛学会的一份子,我们还有什么奢求的呢?
想想,我们的热血,还能为众生奔放多少?我们的心意,能为佛教付出多少?
说到底,我们内心根本没有佛菩萨的悲愿,也没有高僧大德的宏誓。
我们只是不忍心看见佛教的衰落,不忍心看到社会的败坏。
只祈求,三堂佛学课,可以唤醒学员们的慈悲,可以唤醒我们奉献承担的力量。
最后也感谢所有出席国民营佛学分享活动的会员及理事,
其实没有要求你们什么,
只希望未来的日子里,佛教能因我们而永传,
因为真的很珍惜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的这些日子。
陈毅杰 合十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